審批時間從799天縮短為145天、各類證件從103種精簡為10種——這是李克強總理5日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考察時見到的成果。總理說,“時間就是金錢”最早就是從廣東喊出來的,自貿區要做的就是簡化審批流程、激發市場活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爭創審批“特區速度”。
  “多餘的審批項目都該‘打叉’!”李克強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指著長4米、耗時近800天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圖如是說。
  聽到消息,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第一時間發出這樣一條微博:“總理給‘萬里審批圖’打叉,這意味著政府也認識到問題所在,徹底全速推進改革。”
  打叉的“萬里審批圖”背後,是廣州這座國家中心城市持續兩年埋頭推進的行政審批改革實踐。飛躍“萬里審批”的改革路徑及背後的改革思維,堪稱廣東乃至中國行政審批改革宏大圖景中的典型樣本。
  在專家看來,自貿區戰略落地南沙,將引領廣州進入新的“改革時間”。
  ●南方日報記者 鄭佳欣 黃少宏 馬喜生
  ■聲音
  曹志偉:廣東自貿區審改關鍵靠制度創新
  6日,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提建議。
  廣東自貿區的建立,能否實現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突破?曹志偉對此較為樂觀,他認為關鍵之處是轉變公務員工作思維,同時激發群眾參與改革熱情和企業的創新活力。曹志偉稱,廣東自貿區的發展跟以往的開發區模式有本質區別,“自貿區不能依賴稅收優惠、關稅優惠等特殊政策,更不能依賴特事特辦,更不能依賴政府領導掛帥扶持個別龍頭企業、扶持明星企業等”。曹志偉認為,廣東自貿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提“特區速度”,首要依靠制度創新,其次自貿區更要靠生產模式和經濟模式創新帶動行政審批制度深度改革。
  ■專家建言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應急管理學院院長蔡立輝:
  一窗綜合受理
  提升審批速度
  廣東自貿區如何爭創審批“特區速度”?對此,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院長蔡立輝教授表示,可以設立一窗綜合受理。建立聯合審批機制,明確牽頭部門和參與部門。牽頭部門負責根據項目需求,制定具體聯合審批實施方案,明確審批的適用範圍、審批的具體事項、聯合審批流程、審批所涉及部門的具體分工及權責等。同時,實行聯合審批的項目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聯合審批受理窗口,統一接收和轉送審批中所需的申請材料,一次性告知申請人聯合審批的相關內容。
  蔡立輝建議,牽頭部門窗口負責統一受理聯合審批事項,其他協辦部門不直接進行受理。牽頭部門窗口負責提供本部門和相關審批部門的審批須知及相關表格,做好咨詢服務工作,統一預受理所有部門包括協辦部門的申請材料,通知協辦部門統一進行各材料的材料預審,在預受理後的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申請人所缺材料。正式統一受理申請人的申請後,統一向申請人發放聯合審批受理回執。
  目前,“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備受關註。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也已經授權國務院在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及上海自貿區擴展區域內暫時調整行政審批目錄,涉及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設立、經營期限等方面的12項行政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對此,蔡立輝表示,廣東借鑒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可制定符合自貿區所涉及行政區實際情況的行政審批負面清單、准許清單和監管清單,促進權力公開透明。將“三單”的內容、公開方式、監管方式等以制度的方式明確,要求嚴格執行。公佈“三單”後,將“三單”與區行政審批系統融合,對各部門不符合條件的審批事項自動攔截,並對“三單”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法律、法規、政策的變化及時撤銷、新增、調整清單項目。
  破題“萬里審批”
  回想起兩年前在廣州市“兩會”上展開“萬里審批圖”的情景,曹志偉仍然難掩內心的激昂:現行的行政審批繁瑣,一個房地產投資項目最少要經歷799個審批工作日,廣州行政審批需要深度改革。
  曹志偉深有體會。他是廣州市政協常委,另一個身份是廣州新城市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在20多年的投資建設中,他深切感受行政審批繁瑣帶來的艱辛。因為工作需要,他對於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再造有著超乎尋常的偏好。
  在2013年的廣州“兩會”發言時,曹志偉拉出一張4.4米的長圖,上面密密麻麻標註著職能部門名稱、審批天數。他講述的數據令人吃驚:一個房地產投資項目從拍地、發證、銷售的全程需要經歷20個委、辦、局,53個處、室、中心、站,100個審批環節,要蓋108個章,最少需799個審批工作日,另外還需辦理36項手續繳費。其中光是開工前拿地辦證、規劃報建、施工報批3個階段就需259個審批工作日,相當於1年多時間。
  會前,這張“萬里審批圖”遠沒有這麼“漂亮”。曹志偉構想出一份企業跑審批難的提案,很快得到廣州市政協高度重視。政協迅速將其確定為政協主席團建議案,派出兩個專委會委員,組成“廣州市政協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提案小組”,耗費四個月時間調研走訪,對提案初稿進行補充和完善。
  提案出爐前,這個提案小組走遍圖中涉及的各個職能部門,逐一核實審批事項和所需時間,前後易稿52次,最終定下了“萬里審批圖”,並建議對絕大部分流程由“串聯審批”改為“並聯審批”。
  看似順理成章的行政審批改革,背後亦有困擾糾結。“萬里審批圖”引發改革前,廣州已經進行了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廣州市法制辦主任吳明場主持過廣州市第四輪和第五輪審改,他說政府在簡政放權中曾遭遇頗多阻力,最大的原因在於改革觸及利益。而一些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擔心改革會削弱手中的權力,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更大的難題也出現了。人們發現:經過五輪改革後,無關痛癢的、涉及利益小的事項已經削減,剩下的是“難啃的骨頭”。
  廣州選擇了迎難而上。“兩會”後廣州進行優化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改革,100天后《廣州市建設工程項目優化審批流程試行方案》正式實施——這樣的改革效率讓人註目。
  廣州創新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整合為用地審批、立項、規劃報建、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5個審批階段。每個審批階段設定一個牽頭部門,串聯審批、互為前置審批變為相關部門同步審批,並且每個審批階段設置了辦理時限。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政府的一場自我“革命”。建設工程項目由立項到竣工驗收階段,政府行政機關的行政審批時間大幅縮短至37個工作日,加上審批前期工作、專家咨詢、技術評審、公示、公告等時間,總共不超過145個工作日。這大大地方便了群眾,減輕了企業負擔。
  廣東廣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嘗政策利紅的公司,它的一宗建設項目僅僅用了10個工作日就拿到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比優化流程前節約了90%的審批時間,節約了約300多萬元的利息成本。
  下好改革的“先手棋”
  “現在為一個新企業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地稅證和國稅證,上午辦理,下午就可以拿證了。”在荔灣區政務服務中心,來自廣州財務信息咨詢服務公司的張小姐負責為新企業辦理證照,過去每次辦證至少要3天,來回奔波讓她感覺很折騰。
  荔灣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劉允強介紹,該中心在全國首創“工程類、經營類、公民類”三大類“前臺統一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受理模式,大廳內設有4個統一收件窗口和1個統一齣件窗口,1個窗口就可以辦理所有部門的229項業務。企業或市民無需直接面對各個審批部門,到綜合受理窗口申請遞件,等待審批結果即可。
  劉允強表示,市民還可以現場對服務人員進行打分,得分高低直接與工資績效掛鉤。
  在南沙,廣州市森衡森傢具有限公司申請人僅僅花了一周時間,就領到了公司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含國稅、地稅)及公章。
  去年8月開始,南沙在廣州首開先河實施企業開業登記“四證聯發”新制度,使申辦人不必再在多個單位窗口來回奔波,辦證時間也將從原來的2周以上大幅度壓縮至1周以內。
  從荔灣區政務服務中心到南沙辦證大廳,經濟新常態下的廣州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先手棋”,把簡政放權作為促進發展的主動力。
  在觀察人士看來,2014年堪稱廣州“簡政放權”力度最大的一年。
  去年1月,廣州在全市全面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工作,這意味著在廣州區域內,1元開公司成為可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猶如“點石成金術”,釋放民間創業熱情,催生了大量的市場主體。截至2014年10月31日,廣州全市實有登記各類商事主體共計115.8萬戶,註冊資本金總額為18811.69億元人民幣。
  4月,廣州市政府調整一批行政審批備案事項的決定取消20項,將10項行政審批備案事項轉移行業自律,12項行政審批備案事項下放到區(縣級市)。僅僅隔了五個月時間,廣州再次對各區下放25項市級管理事權,包括一般項目環評、建設工程施工許可等多項涉及城建領域的審批權,共涉及到市建委、國土、環保等13個部門。
  新常態下,廣州正在調整前行的步點,一手調結構,一手深改革,行穩才能致遠。“廣州持續發展的最大紅利就是改革。”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指出,必須依靠改革做優環境、盤活存量、創造增量,最大程度釋放市場活力,不僅要依靠“看得見的手”、更要依靠“看不見的手”共同建設廣州經濟。
  就在2014年即將落幕收官時,廣州卻拋出猛料:新一輪機構改革啟動,改革後廣州市政府部門數量從41個變成39個,12個機構被撤銷,10個部門新組建。
  “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逐年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繼續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廣州市推進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動員會上,會場上響起的話語指明瞭改革的方向。
  可以預見,廣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將在2015年向著更直接、更深入、更堅決的方向進行。
  創造“特區速度”
  “時間就是金錢。”三十年前這一振聾發聵的口號從改革開放先行地廣東走向全國,30年後,這個口號在廣州南沙再度火了起來。
  “以前出口平均需要2—3天的時間,甚至更長,現在只要網上報備,就可以走綠色通道,一天就可以出關。”在廣州做生意的尼日利亞採購商Lekan這兩年的工作狀態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變化中所涉及的“網上報備”就是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為配套市場採購出口商品集中檢管理模式運行,研究開發的市場採購出口商品檢驗監管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無需提供紙質資料,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均可遠程申報。這樣的改變,使檢驗手續由原來的兩三天縮短為40分鐘,通過效率較試點前大幅提升80多倍,也讓企業每年節約費用5000多萬元。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南沙在簡政放權方面乾在實處、走在前列。記者瞭解到,南沙率先在廣州市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新設立內資企業同比增長174%。審批事項比2012年減少了37.6%,網上審批辦理率達到96.6%,審批時間壓縮57%。
  如今,在南沙註冊登記企業所需時間和手續也越來越精簡。繼去年8月8日在全市率先實現“四證聯辦”後,南沙於12月份又在簡政放權上再走出一步,率先實現了個體工商戶登記全區通辦。從2014年12月1日開始,南沙區工商分局在全區正式實施個體戶登記全區通辦制度。今後,凡有意願在南沙區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的創業者,都將可以在區內任一工商登記所辦理工商登記,而不必非得在經營地進行工商登記,此舉可免除部分個體戶的路途奔波之苦。
  伴隨著自貿區戰略落地,廣東再一次成為了改革的“試驗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於2014年12月28日通過決定,授權國務院在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及上海自貿區擴展區域內暫時調整行政審批目錄,涉及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設立、經營期限等方面的12項行政審批改為備案管理。
  從上海自貿區的經驗來看,制度創新正在釋放出越來越大的紅利。從2013年9月底掛牌至2014年10月,自貿區內累計新增企業逾1.2萬家,平均每天誕生100多家。
  伴隨著廣東自貿區獲批,廣州南沙新區片區也被寄予更高期望。爭創行政審批“特區速度”正是其中重要一環。
  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廣州大學副校長董皞說,南沙應該學習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在推行“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壓縮可有可無的環節,將必須保留的環節通過立法予以確定。  (原標題:飛躍“萬里審批”的廣州改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g82wgmcz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